產品搜索| Search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的結構要求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5-11-25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的結構要求
1、工作橋
工作橋中心支承在池中心混凝土支墩上安裝的中心支座上,工作橋采用型鋼焊接而成,下面角鋼托底作橫支撐連接,欄桿高度符合有關標準。工作橋的走道上鋪設網格走道板。走道的凈寬度不小于900mm。
工作橋的端部支撐在池周邊平臺上,中心支承在池中心支墩上,工作橋的設計時考慮工作橋自重、刮臂與刮板組合等重量及驅動荷載,工作橋中心支承結構可以消除運轉振動現象。工作橋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主梁、桁架等焊接件的設計、制造、拼裝、焊接、驗收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要求。工作橋的一端設有上橋踏步。
橋架兩側面直線度、平面度和平行度均不大于3mm/m,橋架預置上拱度,至少能夠承受150Kg/m2的負荷,zui大撓度不大于跨度的1/800。我公司在廠內完成設備預拼裝和加載試驗。
2、驅動裝置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為周邊驅動,驅動裝置各安裝于工作橋靠池邊端的端梁上,電機經減速機齒輪箱直接驅動行走輪沿池邊平臺運轉。
驅動端梁裝置主要包括軸裝式減速電機、過扭矩限制裝置、行走輪和驅動端梁等部分。驅動裝置具有足夠的強度和扭矩,以滿足刮泥所需的牽引力。驅動裝置適應每天24小時的運轉狀態。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可以設有預調的扭矩裝置,以防止超負荷情況下損壞設備,在電機超負荷時,限制開關應立即停止電機工作,并發出報警信號。
行走輪位于驅動端的底部,前后各一只,行走輪采用鐵芯+橡膠輪胎,耐磨性好,不易老化,不龜裂。端梁上設軌道清掃裝置,掃清軌道上的雜物,減少輪胎磨損,確保運行平穩。
3、刮泥系統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的刮泥系統包括刮臂和刮板等。
刮泥系統采用對數旋線刮泥板形式,對數螺旋線刮板長度與工作橋長度相配。
刮泥系統的刮臂上部與固定在工作橋下部的支架連執著,下部與螺旋線刮板用螺栓連接。刮泥板后背裝有Φ150mm的實心尼龍滾輪,承托泥板的刮臂部分自重,減少與池底摩擦,同時可以保證刮板底部與池底的距離。尼龍滾輪具有一定的自潤滑功能,無需加油潤滑,使用壽命長。刮泥板后背焊接加強板,以增加刮泥板的強度。刮板在靠近池底的邊上裝有可調節的橡膠板。
由于刮臂與支架、刮泥板均為鉸支相連,當集泥較厚或停機時間長污泥板結時。當刮泥機啟動時,刮臂會自動向后抬起后,刮板將逐層將污泥刮除,以達到保護設備不會損害的目的及池底不堆積污泥現象。
刮泥板的安裝位置按規律合理排布,不會出現刮泥死區。每塊刮泥板高度可調整;刮泥機在池底中心環形排泥斗處也設有刮板,防止斗內污泥板結。
4、中心支座
中心回轉軸承采用單排四點接觸球式回轉支承,并具有良好的密封裝置。該回轉支承由兩個座圈組成,結構緊湊、重量輕、鋼球與圓弧滾道四點接觸。能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和傾翻力矩。
5、集電環裝置
集電環裝置負責刮泥機的電源、控制信號的傳輸,該裝置由集電環與碳刷組合制成。
集電環裝置應為戶外型,有足夠接線端子,從中心墩引入的電纜線至集電環再通過工作橋以符合用規定的方式布置電纜用管,將電纜接到控制箱后再出線至驅動電機及出水堰清洗裝置上,滿足刮泥機的供電要求。
集電環與碳刷必需緊密接觸,其接觸面不小于碳刷的三分之一,人字刷握配用的恒力彈簧不允許有電流通過,其刷握間及集電環應進行防腐處理。集電環間的絕比電阻不大于1MΩ。人字形刷握集電環應符合JB2839的規定。并設立一個嚴密防雨的安全外罩。
6、刮渣裝置
撇渣板總高度約為200mm,其中高出液面的尺寸不小于50mm。撇渣板呈直線型,一側與導流筒緊貼,另一則端部橡膠板與刮刮渣耙緊密接觸,以避免浮渣堵截不良發生浮渣斗,刮渣耙的刮臂與工作橋呈鉸支連接,不部耙板采用不銹多則及橡膠刮板組合形式:排渣斗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
撇渣板及排渣斗全部采用3mm不銹鋼材料制造。
7、出水堰權
出水堰板采用不銹鋼,其高度為250mm,厚度為3mm。出水堰板采用與混凝土出水槽用不銹鋼膨脹螺栓連接的方式。三角堰的設置數量及堰口深度滿足工藝設計要求。
8、浮渣擋板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按工藝圖的布置要求設置厚度為3mm的不銹鋼攔渣擋板,攔渣擋板高度約為300mm,與池壁的連接支架同屬供貨范圍。
9、穩流筒
周邊傳動半橋式刮泥機安裝在池中心混凝土支墩上,直徑3.5m,高為1.5m穩流筒用厚度3mm的不銹鋼鋼分成數塊現場并裝,并在穩流筒的上部筒端周圍方向用圓弧鋼板加固。